2021年4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头条报道我院在4月6日厦大百年校庆期间举办的主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第八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坛”。
原文链接:
第八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坛在厦门举行
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4月6日,主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第八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坛”在厦门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以及各省市党校、社科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4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意蕴和当代意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若干重大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体系的重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与研讨。
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叶燊表示,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是研究这一重要思想的“富矿”。福建社科理论界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重大实践,不断从中汲取思想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景充满光明。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党委书记侯利标认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各国抓住机遇、共同解决世界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提供了全新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原创性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提出,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已经长期共存100多年、中国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已经结合了40多年的现实情况下,必须要确保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色、个性、特点,并需要通过运用21世纪马克思主义来研究其中的深层逻辑与前进方向。他认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新表现。与历史上的资本主义相比较,21世纪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虽然性质没有变化,但表现形式有很大的不同。这个不同就在于不仅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加深,而且矛盾的每一个方面又出现内在矛盾。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和当代化,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郑传芳提出,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不仅要居安思危、化危为安,而且要危中寻机、转危为机。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马克思主义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共产党必将在新时代进一步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主任陈志刚表示,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历史奇迹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改变、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中国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显示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使社会主义从低谷走向复兴。中国在金融危机、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等人类社会的巨大考验面前,为全世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西方之乱和中国之治的鲜明对比告诉我们,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当前,我们面对的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面对风险挑战之多也前所未有,但中国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展望未来,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人类社会从相对封闭走向全球化、从松散走向紧密的历史,也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美东看来,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基础。同时,对世界历史的考察也证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改善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黄平表示,中国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序言部分,表达出中国将携手世界各国为之奋斗的坚定意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庄严承诺。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机遇。与此同时,中国在推进新时代大国外交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的成果,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世界担当,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变局注入了正能量、带来了新希望。中国敢于直面当今世界面临的种种难题、挑战、危机和风险,敢于回答人们心中的各种困惑与迷茫,这为全人类朝着正确方向前行提供了大智慧、新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郝立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五个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科学性与价值性高度统一的有机体,建立在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认同上,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建立在对世界发展格局的科学认识基础上,能够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第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同体这个范畴在时空上的延伸和扩展,符合历史逻辑,是世界历史演进的必然产物,是共同体发展的高级阶段,表达了构建和谐国际关系的美好愿望。第四,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第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人类的共同价值,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从哲学的角度分析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内涵、价值与意义。他认为,一方面,应当着力解决“人类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何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怎样成为共同体”“成为什么样的共同体”等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城乡问题、环境问题、文化代际传承等具体问题都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应予以考虑的重要问题。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是指向未来的,又是立足当下的;既是解决中国问题的,也是解决世界问题的。
在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看来,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值得关注的基础性问题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理论基础与现实状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相关困难与实践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共同价值、社会主义的关联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权利和义务等;应当关注的前沿性问题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的走向,新科技革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两个大局”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外认同与评价等。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厦门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协办。
(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4月14日第A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