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4月28日晚,全国首部思政课教师题材电影《我要当老师》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科艺中心电影院上映。校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组织部/党建办、学生工作部(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厦门大学)共同组织本次观影活动,3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此次观影活动。
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周年的献礼影片,电影《我要当老师》真实反映了新时代青年选择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心路历程,艺术再现了一代代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赤诚情怀。观影结束后,师生代表围绕电影主题畅谈观影心得。
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厦门大学)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石红梅教授认为,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教师应以爱为先、以德为师、以身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感。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尤其是要注意走近学生,了解学情,因材施教,且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生活的榜样和心灵的朋友,这样才能教好学生。《我要当老师》中的高怀德老师和孙恒老师都做了这一点,这样的作品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马克思主义学院苗瑞丹教授说,电影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日常,展现了思政课教师的情怀与责任、使命与担当,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艺术佳作。关注学生的困惑和需求,倾注爱心帮助学生成长与发展,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引导施教,教师以身示范,用良好的言行品德影响和带动学生积极向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作为思政课教师,深受影片启发和鼓舞,对思政课教师角色定位和育人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是应坚守的原则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建副教授说,剧中高怀德老师说得好:“不能用过去的方法教现在的孩子”“要走近学生”“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记得在教研部课程组的一次集体备课中,一位青年教师说,可以把必讲的内容事前准备好,发布到学生蚕蚕课程群里,这样就可以争取到多一点课堂时间去用生动的材料或方法触动学生。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不论什么事,只要用心去做,办法总比困难多。
马克思主义学院黄莹副教授说,通过观看这部电影,对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精神信仰有了更深的感悟。影片中的轻喜剧元素使得这部献礼片既有深度又不乏趣味性,看到电影中的人物克服困难、成长进步,我感到十分振奋,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同时也激发了我对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的思考。我将努力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坚守教育阵地,让学生真正喜欢并从中受益,无愧于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使命。
哲学系黄永锋教授说,这是一部使人感动,令人深刻印象的好影片。其中中学政治课教师高怀德老师和年轻的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孙恒的许多对话都是金句:“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经师易遇,人师难求”。影片使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求学经历,也引发了我对当好老师的共鸣。一个大学老师,应当有坚定而崇高的信念,以教学育人为首要任务,要善于有效地传授知识,又要努力帮助学生实现其人生价值。
海洋与地球学院辅导员张弛说,电影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了思政课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深刻地描绘了新时代青年选择投身教育的心路历程。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辅导员同样需要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帮助他们成长。同时,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观影后,我更加坚定了作为辅导员的职业信念,也让我意识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和价值。我将以此电影为激励,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懈努力,助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化学化工学院辅导员龚巧彬说,“遇见一个好老师是多么的幸运,成为一名好老师又是多么的幸福”,电影深深触动了我,是吾遇恩师的回忆,更是对未来工作的鼓舞。影片中青年思政教师孙恒成长与蜕变的生动故事指明了坚定信念、将心比心的思政方法,呈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育人理念。海滨厦大,作为新时代思政辅导员队伍的新人,我愿如海浪,既有包容兼收的智慧,厚植育人情怀,春风化雨、启智润心引导学生找寻人生价值;又含革新进取的力量,创新教育模式,与时俱进、上下求索落实思政课程建设。
后勤集团本部党支部翁永佳说,尽管并非思政教育工作者,但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后勤集团办公室服务大厅与后勤110服务热线的负责人,我更加真切意识到本职服务的真谛:“不在于给自己留下了什么,而在于自己为厦园师生教工带去了什么?帮到了他们什么?不断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离,藉由便民服务使得后勤被需要、被认可,这便是我始终致力追寻的工作价值”。不上讲台亦为师,通过本次观影,更加坚定了我在后勤服务保障岗位工作不断锤炼自我,善于探索、勤于思考、勇于担责、乐于奉献,时刻与服务对象共情、共鸣、共振的决心。
第六期“扬才班”学员、法学院2023级法律(法学)硕士生党支部书记林成康说,影片呈现了两代思政教师的工作与生活,使观众深深思考思政育人与思政教师对学生的深刻影响。新时代的思政教师继往开来,在教书育人的付出过程中获得认可与成就,实现教师职业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作为第六期“扬才班”学员,我将切实提高个人思想素养,将所学专业与学校思政教育结合起来,继续主动投身拓展课堂的志愿服务,助力打造中小学精品法治课堂,让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在学生群体中蔚然成风,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刘沣莹说,“我要当老师”,而非“我想当老师”,一字之差,前者就比后者多了分坚定。当好老师是需要信念的,高老师就是一位信念坚定的好老师,尽心尽力,心胸博大,即使被调皮捣蛋的学生捉弄,他关注的重点还是学生的尊严与教育,并最终感化了孙恒。“我要当老师”是孙恒的声音,也是千千万万和孙恒经历相似的人的声音,其诞生于个人成长体悟,也彰显着教师精神的薪火相传。高怀德之于孙恒,孙恒之于何睿,都是这种精神传承中的重要一环。你将成为怎样的人?你希望学生成为怎样的人?这大概就是教师存在的重要意义吧。
厦门大学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近年来,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与发展需要,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厦大篇章”,厦门大学从政策文件、制度配套、教学改革等多方面布局“大思政课”建设,着力拓展“大思政”格局。通过此次集体观影途径,引导广大学生感悟时代大逻辑、大学问、大道理,营造尊师重教、办好思政课、上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整理:庄键安)
责任编辑:江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