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海峡出版发行集团联合组织开展,厦门大学作为南片牵头单位,联合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开展的“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闽山闽水物华新”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南线)前往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追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军营村访贫问苦,指导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足迹,在实践中学思想、悟原理、增本领。
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位于厦门市西北部,在1986年,仍是厦门经济特区刺眼的“贫困村”。当时,村民主要收入是种植茶叶,由于地势高,作业困难,人均年收入仅有280元。7月10日下午,队员们参观了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为了人民上高山、下海岛、走田间、到地头的调研经历,和当地干部提出“认路、认邻、认特点”的工作要求,感悟到这份“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初心。在高山党校,实践队聆听了军营村党员苏银坂主讲的思政课《高山变“靠山”》。讲座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军营村脱贫致富的历程,使队员们深刻领悟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军营村的牵挂,理解了只有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才能实现高山变“靠山”。
随后,实践队走访了军营村的柿子林、山茶园以及防空哨所,实地感受村里的巨大变化。1986年,时任厦门市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第一次走访军营村了解村里的贫困状况后,便要求村里多种茶树、果树,还亲自联系提供广西无籽柿树苗给村民摘种。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第二次来到军营村,在柿子林边上,提出要坚持“山上戴帽、山下开发”、“扶贫扶志”的发展理念,指导军营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今,队员们在军营村山顶,放眼望去,茶山连绵,满眼绿意,生机盎然。
在高泉国旧居参观时,实践队现场聆听高泉国先生讲述军营村的发展概况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两进军营村调研考察的往事。高泉国提到“军营村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关怀和政策的支持”。30多年来,军营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坚持党建引领,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偏僻穷山村”逐渐成长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农村,把绿色换成了“金色”,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蝶变”之路。实践队员还与高泉国先生进行座谈,当队员们问到乡村发展要坚持什么信念时,高泉国先生坚定地回答,“发展要有方向,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他还对青年提出了要求,“希望广大青年继续走好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实践队通过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在实践中体会到乡村发展对人民的重要意义,再一次深刻感受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寻足迹,悟思想,记初心
01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韦嘉淇:
参观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时,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一定要躬身于行,始终牢记总书记说的:“把人民群众放在自己的心上,为老百姓干实事,脱真贫,将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都知道,近年来,高校选调生非常热门,将来,我们也可能会在各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担任干部,承担着建设伟大祖国的重任,我们要不断进行自我批评,摒弃功利性思想。永葆建党初心,牢记自己的使命,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2
厦门大学“扬才班”方瑞妍:
走进军营村,处处都蓬勃着一片绿色的希望。从人均收入200多元到4.2万元,从一穷二白极端贫困到斩获近30项市级以上荣誉的现代化农村,军营村这35年“蝶变”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精准扶贫的思想理念,“四在一线”的工作作风和“滴水石穿”的责任担当。作为乡村振兴典范村,军营村的发展实践更是我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定当从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中汲取前行力量,饱满乘势而上的奋斗精神和昂扬斗志,以青春为誓,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03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盛宁馨:
“寨尖尾山高,四斗仑溪水长,不如总书记的恩重情长。”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军营村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军营村实现了从一个乱、差、穷的偏僻山村,到一个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现代文明示范村的华丽转身,书写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人篇章。
04
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家祥:
“山上戴帽,山下开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前往军营村进行调研考察时提出的理念,为高山军营村找到了一条因地制宜的脱贫致富之路,让军营村的高山变“靠山”,绿色变“金色”。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踏踏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品格,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05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薇: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在福建任职时曾“两上高山”,在这里提出“山上戴帽 山下开发”、“一定要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振奋精神 扶贫扶志”等思想,为军营村、白交祠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王艺红、姚庐清
责任编辑:郭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