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
理论研究
刘洪刚《内蒙古日报》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7日 点击数:

刘洪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就是要从根本上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要矛盾在国家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根本任务和价值目标,进而表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本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论断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价值目标和根本领导力量,在与时俱进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邓小平正是依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当代科学水平的同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明确指出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他说:“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对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反映了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时期的具体国情和特殊本质。从人民需求来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得人民对满足旧社会中被抑制的物质文化需求寄予很大的期望。但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生产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但生产力落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正是基于此,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思考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此做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无疑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对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前提的基本原则,科学把握我国社会生产落后的现实提出来的,揭示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无疑是要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基础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逐步走向经典作家所设想的实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因此,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在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从根本任务和价值目标两个层面首次阐明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理论问题,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澄清了与存在私有制和剥削而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已经逐步解决了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基于我国的发展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从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更加准确地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价值目标,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人民的需求开始从生存转向全面发展。这意味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政治民主、社会公平正义、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已经摆脱了落后的状况,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正是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准确把握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这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在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人民的根本立场原则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价值原则,又继承了邓小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断,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质,也为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社会主要矛盾是妨碍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的主要因素,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就必须解决好关系国家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对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与解决,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成功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就要求我们在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中,进一步思考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就在强调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的基础上,从无产阶级政党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角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最为显着的征象和标志。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新观点既继承了经典作家对于共产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领导地位的思想,又在理论层面总结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本经验,深化了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认识。这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最根本的领导力量。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历程,正是我们党在科学判断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主要矛盾中,在坚持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现实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实践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恩格斯曾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我们需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根据国家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及其特征,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