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
理论研究
张艳涛、钟文静《思想教育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哲学基础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30日 点击数:

摘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蕴含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实践逻辑, 又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质, 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表达, 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人民是历史主体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的当代追求, 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做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价值导向。

关键词:

作者介绍:张艳涛: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全球视野下中国话语体系建构与中国话语权提升研究” (项目编号:16BKS093)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是第一要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 立足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 对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和发展价值的精准表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1]2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学基础, 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科学社会主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的当代追求, 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成熟和自觉。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 对发展的动力、目的和价值等问题的不同解答, 是区分不同发展思想的重要标尺。执政党提出并践行什么样的发展理念, 折射的是对世情、国情、社情的认知水平。经过接续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 发展问题倒逼中国发展理念的创新。为破解中国发展难题, 培育发展优势, 增强发展动力,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主要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 协调发展主要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绿色发展主要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 开放发展主要解决的是内外联动问题, 共享发展主要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五大发展理念的一根红线。把人民作为发展的中心, 意味着要从人民的角度去理解发展、谋划发展、解决人民生活中面临的实际矛盾和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回答了新时代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来分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

第一, 从发展目的看, 发展是“为了人民”, 这主要解决了发展的平衡机制问题。“为了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从法律上保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从政治和组织上保证了人民利益的现实化。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改革开放以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社会生产力, 提升综合国力, 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成为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 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调整的根本依据是新时代人民的新需求, 是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

新时代, 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2]212。因此, 中国共产党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奋斗目标, 从而使发展“为了人民”的实践不断深化、细化。一方面, 把人民在各方面的获得感作为衡量行动效果的最终标准, “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 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 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3]698。另一方面, 把人民的利益落实到发展实践之中, “真实反映群众愿望, 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 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 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4]77。从指导思想到政策规划再到工作标准和工作过程,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真正将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提升为发展的目标, 落实到社会发展实践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第二, 从发展手段看, 发展要“依靠人民”, 这主要解决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中国人民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是新中国的创立者,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依靠人民创造伟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人民群众有无穷的创造力和战斗力, 紧紧依靠人民, 取得革命胜利, 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国家依靠人民的合力搞经济建设, 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 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过全体人民不懈奋斗, 从“温饱”到“整体小康”再到即将实现的“全面小康”,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当前, 我们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同时, 社会整体转型升级, 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抓住机遇, 直面挑战, 保障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是党和人民必须担负的艰巨历史任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5]5只有依靠人民才能无往而不胜。因此, 要“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自觉拜人民为师, 向能者求教, 向智者问策, 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6]习近平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5.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2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10]陈新夏.人的发展价值取向的总体性[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1) .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 [12]资本论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2]128-129。在政治领域, 人民民主和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不断丰富;在经济领域, 人民的活力不断被激发, 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展现;在社会领域, 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重要方向, 逐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在文化领域, 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成为重要导向,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生态领域, 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可见,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集中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第三, 从成果分配看,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主要解决发展的调整机制问题。共享发展成果是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遵循。中国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 因此应该由人民共享。同时,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也是实现发展动力持续涌流的根本性保障, 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中国成立后,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从根本上保证了全体人民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然而, 落后的社会生产成为满足人民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所以, 中国人民齐心协力, 迅速投入到大力发展社会生产的活动之中。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推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贫富差距的出现和扩大, 党和国家不断调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统筹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 成效显著。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人本理念和人民立场。习近平强调:“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 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6]44成果共享包含人民对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不断增长的财富的共享和每个社会成员自身发展机会和发展权利的共享。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1]23所以, 一方面, 发展成果共享需要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同时, 更加注重分配的公平正义, 尤其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弱势群体和落后地区。另一方面, 需要在促进全体人民自身发展的同时, 为每个成员发展自身能力提供舞台和平台、机会和规则、管理和服务, 为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 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2]129。其实,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三层含义相互贯通、彼此依赖, 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不能割裂开来。在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进程中, 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其根本目的是增进人民福祉,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发展、稳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当代确证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唯物史观揭示历史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当代确证和现实表达。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体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和人的存在方式即实践出发来考察历史, 提出“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活动和思想”"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7]286。不是批判的头脑发明了历史, 也不是英雄人物创造了历史, 而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历史的创造正是由无数单个意志力量互相交错, “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 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 即历史结果”"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8]60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7]295

历史唯物主义从主体角度凸显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从客体角度来讲,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生产力总和决定了社会发展状况。而历史唯物主义更突出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即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第一, 人民群众作为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一部分, 通过劳动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第二, 人民群众不仅在物质资料生产实践中, 为精神财富产生和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 而且直接参与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第三, 人民群众不仅推动生产力发展, 为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创造条件, 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应用, 是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 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其核心是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9]189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主要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发展状况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 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历史方位,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是对发挥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新特点的深刻体察, 是对人民群众利益追求新趋势的积极回应。

新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启示我们要不断提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合力。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1]10-11在这一关键期, 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热情高涨, 迫切需要勠力同心, 凝心聚力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第一, 共同的目标方向是合力最大化的前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人民的共同目标, 中国梦指引人民前进方向。第二, 每个人的力量提升和挖掘是合力最大化的根本。个体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有赖于坚持人才强国战略, 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人民道德、法治、科学文化、健康等素质, 重视青年人的教育和发展等举措。第三, 人才与资源的有效结合是合力最大化的保证。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物与人合理结合, 因此, “深化科研院所改革, 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 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2]153

新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启示我们要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增进人民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 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2]128人民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需要也在不断充实和提升。当前,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对我们党治国理政提出了新的要求。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党和人民当下最主要的任务。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共同富裕目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这都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应用。

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新时代, 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不仅要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 更要注重发展的效益。我们党要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做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伟大业绩。

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

从价值论的角度看, “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的也是根本性的价值取向, 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诉求最集中、最简洁的表达” [10]陈新夏.人的发展价值取向的总体性[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1) . "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10]。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人的发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理论表达。

科学社会主义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的。马克思把人的发展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指出:“为生产而生产无非就是发展人类的生产力, 也就是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11]124“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 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 真正的自由王国, 就开始了。”"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12]929虽然物质需要是人发展的前提, 但人的目标恰恰是要从经济需要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克服异化, 恢复自己与自然和他人的真实关系。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性过程, 总体上看, 人的发展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马克思将人类社会的发展概括为三种历史形态:“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以“个人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自由个性”三大阶段。"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13]52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 但不是终点, 而是人的能力真正可以完全实现的开端。

科学社会主义将每个人的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 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关系的基础。这种物质关系不过是他们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了。”"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8]409可见, 个体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 人的发展必将是现实的每个个体的发展。同时,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发展必须在一定历史关系和社会关系中进行。“每个个人和每一代所遇到的现成的东西: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14]173是他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所以, 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个体的发展与他们共同构建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辩证统一, 每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手段, 同时社会发展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 以实现每个人的发展为目的。

每个人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具体体现了每个人的发展的价值追求, 全面小康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小康。评价思想、政策或实践的好坏需要依据历史和价值双重尺度。如果说历史尺度强调发展是否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进而推动历史的进步的话, 那么价值尺度则强调发展是否有利于满足人的需要, 进而推动人自身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追求人民需要的满足, 而且突出人民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发挥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释放自己的内在潜力, 提升自己的本质力量。在此意义上讲,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

个体间发展的公平性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诉求。个体间发展的公平性指的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发展过程中享有公平的权利和机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发展思想, 必然要“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2]146, 而每个社会成员之间发展的公平性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共时态看, 个体自然天赋和家庭等社会条件的差别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 但可以通过调节个体发展环境保障后天发展过程中的公平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1]23这体现了对个体发展公平的实质推进。从历时态看, 个体发展的公平包含代际发展的公平。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中“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2px;color:#2f8bd6;cursor:pointer;outline:none;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 simsun;text-decoration:underline;">[1]5。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解决来自上一代家庭差距产生的个体发展公平问题, 为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突破代际限制创造了良好条件。

综上所述, 随着中国崛起, 中国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础将日益强大。为了推进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概括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第二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它不仅强调发展应满足每个人合理利益需求, 也应落脚到每一个人自身的发展, 以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旨归。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 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