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六大特质”,即“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明确了教育强国的根本特征,全面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的具体要求,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思政引领力作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回答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需要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指引正确航向和提供有力支撑。
塑造核心价值,推进思政教育体系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并强调“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思想政治工作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渗透性工作,要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的角度,认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坚持有形有效聚焦思想引领。加快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牢牢把握教育政治属性,擦亮育人底色,把握铸魂育人主基调,坚定立德树人主任务。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把思政教育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保持同步推进,在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上下功夫。坚持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异课同构、协同育人,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解决好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问题,真正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坚持系统布局营造育人生态。新时代思政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综合性、变化性、复杂性特征明显。要从顶层设计上谋篇布局,完善“一核多元”的组织实施机制,加强横纵联系,促进各育人主体间有效对话、协调行动。一体化系统设计推进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改革方案,推动思想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叁位一体有机结合。通过统筹协调、整体规划,克服育人主体、育人要素的资源不够均衡、衔接不够有效等问题,打造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融入的立体育人结构。
坚持流程再造促进模式创新。当前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教学形态等正在经历系统性变革,与之相适应,思政教育的创新不能停留在某一要素的变化。要主动重塑思政工作样态,运用数字化思维,推动思政工作要素优化、资源重组和模式重构,及时精准分析学生成长需求,判断以育人主体、育人时空、育人场景、育人机制全链条向“新”,推动思政工作的精准化供给、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及差异化引导,不断提升思政育人的水平能力。
提升培养质量,构建思政育人多维格局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离不开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思政教育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推进资源汇聚,推进机制融通,强化示范引领,进而更精准地关注学生、更高效地开展思政教育。
推进资源聚集汇聚能量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个性显着,高校应结合协同育人实践目标,深入挖掘、开发、利用各类思政育人资源,在资源转换整合中奠定大思政育人格局内容基础。善用校本资源,用好校史、校友和校情等生动载体,通过校训、校风、师风、学风等无形场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善用社会资源,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以一体化思政共同体打开课堂边界。
推进机制融通增强磁力场。坚持内融外合,着力实现思政、教学、管理、服务联动,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有效衔接,把思政工作体系融入到学校治理体系。加强对教师群体的专业认同,培养既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又具备科学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复合型思政教师。重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需求,为辅导员提供多样化的进修渠道,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其在思政教育中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强化示范引领增强引力场。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立足学校特色、地方特色,通过全区域规划、分层次引导、项目化实施,打造国家级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思政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党建示范基地等,努力探索示范性思政育人项目和品牌,形成人人尽责、环环相扣、处处有力的育人氛围。
推动创新转型,形成思政育人系统合力
当前,我国已经从工业时代迈向数智时代,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教育方式的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契合人才成长规律,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独立思想和独立诉求,调动他们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努力帮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勇担文化育人新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源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选择和时代使命。积极探索优秀文化与思政教育、学科特色的契合点,强化思想引领、交叉融合、文化润育,以校园戏剧、艺术展演、论坛沙龙、红色剧本杀等多样形式为载体,建设党建、生活、社交、文化、学习等融合一体的“一站式”润育平台,着力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浓厚氛围。
打造实践育人新范式。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当前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加强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融合,同步推进课程建设、载体拓展和平台建设,把“五育”融入专业课程、日常管理和文化生活之中。推动数字技术有机融入,开发人机协同育人路径,开展体验式、沉浸式教学,引入跨学科、跨专业的实践案例知识,帮助学生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中,拓展思维视野。充分挖掘利用地域资源,建立大学生思政课实践基地、大学生思政课校外课堂,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中找到平衡点,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知行合一、以知促行。
构建网络育人新生态。拓展思政教育网络阵地,整合融媒体力量,统筹全媒体资源,建好学校各级各类思政类公众号、网络文化工作室等网络育人平台,打造网络育人“微阵地”。完善集数据采集、存储、共享、应用与分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思政育人数据平台,以数字思政建设塑造网络育人新优势。强化主题选择能力、关键词提取能力、议题发布时机选择能力,以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事例和话语体系,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时代新人,书写铸魂育人的奋进新篇章。
(作者系福建省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