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集中学习扩大会议,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开学习。学院党委书记石红梅主持会议。因疫情防控需要,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方式结合的方式进行。
杨玲副教授以“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为题进行专题分享。她首先从中国语境、西方语境、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叁个方面阐释“民族”概念的联系和区分;基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她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基于长期交流与交融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本身作为苗族人,杨玲老师在现场一展歌喉,带来苗族色彩民歌《桂花开放幸福来》、壮族色彩民歌《世上哪有树缠藤》等歌曲,生动展现了民族文化与特色。她强调,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也是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源头。
李仙飞副教授则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为角度进行学习分享。她分析到,当今人类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处在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她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等12个方面,详细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她认为,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石红梅书记在总结中指出,两位老师分别从世界的、民族的角度来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角度全面、内容丰富、形式生动,能够引导和帮助学院师生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她提出,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以身作则,坚定不移拥护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力量。
线上参加学习的有不少少数民族同学,他们纷纷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021级博士研究生宋冬雪同学是蒙古族人,他说,作为少数民族学生,一方面,要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正确民族历史观,不断提高对“四个共同”“五个认同”的理解和体认。另一方面,应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0级硕士研究生冉敏同学是土家族人,她表示,纵观国内外两个大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还面临众多的风险与挑战,国内民族问题和边疆民族地区往往成为敌对势力阻挠、遏制中国发展崛起的利用工具。我们青年学生要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
当前,学校正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青年学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本次中心组学习也作为集体备课会,线上面向学院全体师生开放。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80多人参加此次学习。
(文:张莹,图:陈惠萍)
责任编辑:江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