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探究党早期进行青年工作的历史、引导新时代的青年人坚定信念,7月5日至7月9日,郑雁老师带领2位研究生和6位本科生来到了共青团一大的召开地——广东省广州市,开展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
时代向前,青年向上
7月6日,“继往开来”实践团队一行人来到广州起义纪念馆,依次参观了工农红军指挥部旧址、广州苏维埃政府办公楼旧址,了解了大革命、筹备广州起义、建立苏维埃、走向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相关历史。1927年12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东省委员会发表宣言,号召全省贫苦青年工农兵同志积极参加广州起义。无数的青年人站到了前线,不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就包括年仅29岁的张太雷,他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纪念馆留下了工农兵战士们的许多珍贵瞬间,身处其中,实践队员们更加亲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心路历程,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在参观、考察完广州起义纪念馆后,实践团队来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这里红墙黄瓦,古朴庄重,曾经培养了数百名农民运动骨干,点燃了革命之火。参观时,实践队员们发现这里的学习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木床简陋、设施简单,学员们五点便要起床,一天课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同时还要兼顾列队、射击等军事训练。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广州先后举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由周恩来、萧楚女、澎湃等着名共产党员当人教员,众多的农运骨干使广东“农民运动有风起云涌之势”。九十多年前,众多青年人心怀家国,勇当时代先锋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九十多年后的今天,盛夏时节,实践队员们重走革命先辈们的学舍、重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更加体会到了今日之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
7月7日,实践队员们前往广州团一大纪念馆。百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与领导下,青年团在东园宣告成立。百年后,团一大纪念馆正式开放,为传承历史,整个纪念馆建筑设计以“再现百年东园神韵”为主题,在第一展厅首先看到的便是一幅东园浮雕,旁边刻有“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的文字。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依次参观学习“历史召唤——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潮起东园——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青运新篇——青年团在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发展”、“牢记使命——团结带领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奋斗”四个单元的内容。通过纪念馆所展示出的图片、雕塑、视频与物品,队员们对青年团的创建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对党团关系有了深刻的了解。
参观完共青团一大纪念馆后,实践团队步行前往位于广州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这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的第一个总部所在地,标志着全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组织上的团结统一,对开展工人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旧址所在的房子有一圆形拱门,由大门进入便是前院,在这里矗立着“廖仲恺先生牺牲处纪念碑”和“工农运动死难烈士纪念碑”。走入一楼展厅,队员们学习总工会成立后所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性活动,如领导了省港大罢工、统一广东工人运动、支援北伐战争等等;在展厅的二楼,则是复原展示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时期的部门设置,据介绍,复原陈列遵循了“呈现原状,真实可信”的原则。通过实景展示与电影观看,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了“工人阶级有力量”。
缅怀先烈,锐意进取
7月8日,实践团队的第一站是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市政府为纪念1927年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烈士,于红花岗兴建了这座富有民族风格的陵园。这一日,天气放晴,队员们进入陵园后首先看见的是“血祭轩辕亭”,这里是周文雍与陈铁军英勇就义的地方。他们二人在共同战斗的过程中产生了真挚的爱情,面对严刑拷打、高官利诱而坚韧不屈、坦然赴死,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再往前走,队员们拾级而上,在丘型公墓处默哀;在广州起义领导人纪念广场上,陈列着起义主要领导人张太雷的介绍,队员们对这位年轻的革命先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走过纪念广场,展现在眼前的正是陵园的标志性建筑——广州起义纪念碑,碑成“巨手擎枪”的形态,象征着“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从陵园里一路走来,当年流淌的革命热血,仍然让今人血脉滚烫。
实践队的第二站是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两块馆牌同一馆舍,馆址原为清末咨议局,是一座仿西方罗马式议会建筑。馆内既有文物、图片,又有现代化的声、光、电、多媒体等技术,真实再现了广州人民为反抗“叁座大山”而进行的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得队员们对1840年至1949年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俗等各方面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百年之前,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共青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翻开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新篇章。百年后的今天,实践队成员们前往了广州,以团一大纪念地为调研核心,考察了党早期在青年工、农、兵工作中的历史,以从中汲取经验、赓续血脉,服务新时代的青年工作。
文:刘沣莹
图:郑媛琴、张忆颖
责任编辑:李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