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5日至7月9日,“厦门大学赴泉州洛江暑期实践团队”前往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开展为期五天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许弘智、黄秋萍、史勤和傅志伟等老师带队,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经济学院等十个学院的1名博士生、19名本科生参与。
图1 实践团队在洛江区政府
改革开放后,中国正式踏上了城镇化的道路,乡镇公司和小城镇发展迅速;进入21世纪,我国为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采取大城市优先发展的策略。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成绩喜人,但也出现了乡村发展滞后、城乡“二元”对立等社会问题。为进一步探索城乡融合背景下的乡镇发展问题,本次调研活动选取了泉州市洛江区作为田野调查区域。围绕“城乡一体化中的乡镇产业转型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中的乡镇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两个调研主题,实践团队分为两个支队开展具体调研工作。
7月7日上午,“乡镇社会治理”支队第一小组来到洛江区万安街道万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该社区的党支部书记曾丽玲进行了座谈。曾书记讲述了万福社区自2003年成立以来十九年的发展历史与治理成果,并结合实践具体介绍了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的“1+6+虫”治理模式和网格化管理方式。曾书记特别提到以万福社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历,这深刻体现了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中的突出优势。
在曾书记的介绍下,小组成员拜访了社区居民毛女士,从外来务工到扎根万福,毛女士从外来人员的角度讲述了万福社区为加强社区凝聚力,营造和谐社区氛围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毛女士的经历直观反映了社区治理水平对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也为万福社区创新治理、便民惠民的努力写下了鲜活的注脚。
图2 实践团队在万福社区座谈
图3 与万福社区党支部书记 曾丽萍(前排左一)合影
其后,第一小组前往双阳街道南山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南山社区是洛江区东南亚印尼归侨、侨眷的主要聚居地,具有浓厚独特的“峇厘”侨文化底蕴,是洛江侨文化的品牌地。社区党支部书记朱艳莉带领实践团队参观了社区内设的双阳华侨陈列馆。在与社区前党支部书记罗平的访谈中,实践团队成员具体了解了60年代至今当地政府和社区对印尼归侨的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现今围绕“党建幸福侨”这一主题,南山社区建设了“一园一馆一街一场”,在保留了侨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社区内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成功将治理难题转化为社区特色。
图4 实践团队参观双阳华侨陈列馆
图5实践团队与南山社区 前党支部书记罗平(右三)合影
养老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大课题,顺着这条思路,“乡镇社会治理”支队第二小组前往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和桥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参观交流。二者均采取“公建民营”的模式,由政府供地,第叁方公司负责具体经营。
养老院院内空间开阔,环境整洁,多功能活动室、营养研究院等区域设施一应俱全。副院长张丽琼介绍,目前该院正积极推动建成“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争取早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解决老人的健康问题。张丽琼认为,随着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养老服务也将由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兼顾老人身心健康的更高层次发展;老有所养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只有将关爱落到实处,基层治理才能真正发挥普惠作用。
图6、7 养老院内景
日间照料中心与桥南社区“党建+邻里中心”直接挂钩,是党建引领作用于基层养老服务的缩影。为解决社会治理的老龄化问题,中心按照政府统一部署将指标分配给最需要的老人,并且利用信息化平台实时记录老人的具体情况,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网络,让社区关爱通过智慧养老模式走进千家万户。此外,照料中心在“党建+”的引领下,丰富宣传活动,落地政策关照,实实在在为社区老人谋福利,真正践行了老有所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的社会治理模式。
图8、9 实践团队在桥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党建+”引领下的基层工作者们察民情、知民意、关注民生,帮民困、解民忧、赢得民心,在新时代发展的洪流中为洛江区的社会治理写下质朴而光辉的篇章。为期五天的泉州洛江暑期调研社会实践活动已圆满落下帷幕,留给师生的是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参与实践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希望自己的实践调研成果能为社会治理切实发挥智库作用,也愿将自己的未来奋斗与时代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社会进步发挥自己的青年力量。
文/图:实践队员
责任编辑:李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