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在厦门大学杨玲老师的《“四史”专题研究》课堂上,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应对疫情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廖华生博士以“厦门抗疫纪略”为题,与师生展开了一场深入浅出、理据相融的思政对话,近四百名学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
课程伊始,廖华生表示,对于同心抗疫的集体记忆,用重大事件及关键细节尽量还原历史整体,可避免碎片化所带来的遗憾。
廖华生以“编年体”的方式简要梳理了我国疫情叁年历程,表示当前已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人民生活逐渐恢复疫情前状态。叁年来,中国实现了年均4.5%的经济增速,人均预期寿命稳步上升。我们“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对于厦门战疫历程,廖华生则以“纪传体”的方式讲述。他强调,疫情防控不只是医疗卫生问题,更是社会治理问题。厦门战疫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之治的显着优势。他还生动讲述了几个工作细节,如风险区划分“从高中低到础叠颁”、一则通告中“一个字的力量”、隔离人员特殊需求“从不可能到可以”,让学生更真切感受到疫情防控重大成果的来之不易。
在提问环节,学生们纷纷表示,这堂精彩的授课让大家受益匪浅,并询问廖华生对大学生当前学习生活有何建议。他回答道,希望同学们走出宿舍、走出教室,强身健体、努力学习,过好后疫情时期的校园生活,将来为祖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张有奎作课程总结。他强调,青年学生要坚定制度自信,认识到厦门市乃至全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疫情防控中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之所以能创造“两大奇迹”即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答案都是中国的制度优势。在场青年学子要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善于思考、精进学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文/赵琦瑾、骆慧 图/赵琦瑾)